懒人稻(胡代书老先生,发明“懒人稻”,种一次能收割一辈子?)
自古高手在民间,乡野里有大智慧。一个初中未毕业的木匠,硬生生活成了“懒人水稻之父”,真可谓懒出了“新高度”。
民以食为天。水稻作为南方传统主食,它的种植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然而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小伙伴都清楚,稻谷的农忙主要在两大块,一是种植,二是收割。尤其是种植,不仅要提前育苗圃,还要除草耕田,整平插秧。
可以说,农村的“苦”大都是繁重的农活导致。
有没有那种既可以安逸在农村晒太阳,还可以年年丰收的好事呢?
可能大多数人,第一反应都是一样:简直是懒汉白日做梦。而在重庆忠县马灌镇大凡村,就有这么一个喜欢白日做梦的懒人。
他就是村民胡代书,一个从事传统木匠活的手艺人。当然选择木匠手艺是不是因为“懒”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有据可查的是,他确实是一个懒人。
胡代书老伴介绍,上世纪60年代初,别人出门要饭,丈夫却琢磨专种南瓜、红苕,个个肥大,吃不完就拿来喂猪。大集体的时候,胡代书为了逃避干农活,长期在外当木匠。1979年土地承包到户,他才回家种地。
对于别人说他懒,胡代书也坦承“我就是个懒人,不爱干活儿,所以啥事都想琢磨个方便出来。”
胡代书在田里查看“懒人稻”
而对于发明“懒人稻”,也是出于想偷懒。自从承包到户后,胡代书需要在农忙时回家务农,这让他叫苦连连。于是他就有了一个“懒汉白日梦”——发明一种水稻,不需要年年种植,每年到季直接收割岂不是更好。
1982年春,一个偶然的机会,胡代书在路上发现了一片长势喜人,根系发达的植物。他若有所悟,这些看起来像水稻的植物,并不需要人工重复种植,为何年年重生成片呢?
于是他就拔回4株回家栽种,并利用存活下来的两株进行“培育”。当时有人得知事实,都笑掉大牙。
但“懒人”胡代书一根筋地搞实验,终于经过1989年,试验终于成功了。次年试种,实现亩产550公斤的奇迹。
“懒人稻”从此一战成名,而胡代书这个“懒人”也成了,“懒人稻之父”。200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予胡代书“越年再生稻”发明专利权,颁发专利证书,权限20年。
但成名并没有给胡代书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利益,反观家人义无反顾地支持,“懒人”胡代书开始四处推广“懒人稻”以期弥补家人。但是效果甚微,还因此负债十多万。
因为大多数人,始终对于“懒人稻”存疑,认为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怎么可能让一个初中文化的“懒人”给发现嘛。
但正是这种质疑,吸引了部分猎奇人士和相关机关的注意。
在2003年,时任重庆市政府参事、市政协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的张学良,就提出在全市推广越年再生稻的建议。
张学良认为,“懒人稻”像韭菜一样,只栽一次就可多年收割,让人们几千年的梦想变为现实,希望农业部门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其进行审定,组织示范推广。
但由于懒人稻对排水要求很高,收获时不能摧毁到根部,否则很容易影响来年的收获,因此最终未引起市领导足够重视和支持。
直到“懒人稻”在贵州铜仁、思南等地声名鹊起,它才得到重视。
而且胡代书发明的这种“懒人稻”,因为少了耕田、播种、栽秧等环节,每亩田一年能节省成本600元左右。而且稻米口感香糯,市场反响不错,才掀起一波“懒人稻热潮”。
后来,忠县龄童米业集团公司在检测越年再生稻蛋白质含量为8.7%,而普通大米不到8%;出米率72%,超过普通稻谷平均67%的出米率。并愿意以高出普通稻谷0.2元/公斤的价格广泛收购。
而此时,胡代书家的第一亩“懒人稻”已经连续收割了了近三十年。他们家里和他的亲戚都是吃的这种“懒人稻”,也就是说这个三十年前的“懒人稻”已经足够养活了他们一代人了。
看来,真是高手在民间呀。这也应了那句老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想回乡种田的“懒人”们,你心动了么?
本文 刊讯杂志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zazhishe.org/post/7075.html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