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鳗估价(曾满足2500万人胃的全球最大百年市场,被拆掉了!完成了最后使命)

admin 阅读:41 2024-10-10 20:50:37 评论:0







文/ 金错刀频道 张一弛






这两天听到一个噩耗,东京筑地市场要被拆掉了,就是那个已经开了83年的全球最大鱼市,要关闭了!



去年三月,刀哥曾经写过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想看戳这里,他这样评价这个市场:“筑地很重要,没有它,我们就没有生意。”




筑地市场,真的很重要。


它是世界上最大交易量的水产市场,每天能为2500万人提供食材,日交易额达到1500万美元。



在筑地每天有近42000人进出,卖出的商品差不多有1600吨,每天能卖掉全球1/5的海鲜!




占地23万平方米,相当于32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被称为全“东京的厨房”。



日本美食评论家山本益博说:“筑地市场不是世界第一,而是世界唯一”




但就在这个时候,因为东京奥运会的到来,占据着银座黄金地段的筑地,搬迁成为了注定的宿命。


为了阻止这场搬迁,鱼贩、顾客和很多对筑地市场有感情的人,顶着台风,组织了一场2小时的抗议活动。




一个生鲜市场,做到83年长盛不衰已经是个奇迹;更没想到的是,它的搬迁,竟然会轰动全日本!


最神秘规定:深夜时分,闲人免进

当表针指向午夜10点的时候,每一天的鱼市奇妙夜正式开始上演。



这时候,向居民和游客开放的外场烟火气刚散,而专业批发商、供应商、采购商等出没的内场,悄悄打开了大门,这里筑地最赖以骄傲的传统市场精神的发源地。


没有专业执照的人,一律不准进入。





晚上10点开始,运载着各类生鲜的货车,陆续驶进筑地市场,它们是来自日本各地渔民辛苦捕捞一天的战果。



这些生鲜统一由筑地的7大批发公司负责接收,他们之间彼此竞争,昼夜不停地同各个渔港联系、安排货运,每月的电话费就能花掉25万美元(大约172万人民币)。




就拿日本人最爱的金枪鱼来说:



批发商给每条金枪鱼标上号,鱼身上贴着写有产地及重量的标签。鱼尾部分被切掉,露出粉红色的鱼肉,来判断肉质的好坏。




凌晨3点,专为市场提供的冰块如约而至,每天冰块的消耗量能达到180吨。




凌晨四点,中盘商登场了。


在筑地,鱼贩被称为中盘商,因为他们的职责远远不止是卖鱼,他们的职责是通过估价,把关鱼货的高品质。


他们开着筑地特用的电瓶车鱼贯而出,前往拍卖场。拍卖,是筑地夜晚最精彩的一场战争。





凌晨05:30分,批发商摇铃示意拍卖开始。



这时就是一场批发商和中盘商的博弈。批发商以极快有韵律的节奏反复喊出拍品报价,中间商应声以手势出价,拼尽全力抢到当天的好货,当你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场交易就已尘埃落定。


这场拍卖会无比重要,就连室温也必须控制在15度,因为这里的拍卖价格,将决定当天整个日本的金枪鱼价格。



天微微亮,鱼贩们载着拍下的活鱼、海胆、贝类、金枪鱼,回到自己的外场的摊位。


这样日复一日的奇妙夜,重复了83年。


筑地的变态细节:10秒搞定一条金枪鱼的拍卖



如此巨大的吞吐量,外加海鲜本身的海腥气,筑地居然没有变得像其他市场一样脏到走路难以下脚,反而被日本人称作“筑地仙境”,有很多变态的细节藏在这个古老的市场里。



1. 让整个市场流动起来



每天2000 吨的鱼被运载到筑地市场,在中午前,又全部消失。



这点归功于筑地天衣无缝的物流动线,先看看筑地的空间俯视图。





为了确保有限的空间能够发挥最大潜能,筑地在1963年的时候就采用了扇形的设计,这样火车能直接进入市场送货,再由货车载出,平均每天有19000台车通过。



扇形外围区除了承担物流运输职责,还可以直接用作大型拍卖会场。



最让人觉得精妙的是:流动不止是商品的流动,摊位也要流动起来。



所有商家都知道,拥有一个黄金位置对销量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每隔四五年,场内市场的所有1677个摊位都会通过抽签形式,重新进行一次摊位分配!



抽到上等摊位的商贩每月要在摊位费上加上一些“税金”,这部分钱将被回馈给那些抽到下等位置的摊位。




其实,每一次重新排列都会给商贩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比如经营停滞、重新装修以及老客户丧失等等,但筑地的商贩仍然将这一传统坚持了下去。



因为对他们来说,每个摊贩在市场的自由平等竞争,是这种形式背后的真正内涵。


2. 10秒搞定一条金枪鱼的拍卖


既然每天场外要出售1600吨商品,就意味着一夜间场内要完成无数场竞争激烈的拍卖,怎么做到的?


筑地的中盘商有一套独特的手势,比如,两根手指代表2000 日元,如果晃动一下代表2200日元。


外行人看起来是这样。




在2013年,就是在这个外行人完全看不懂的手势中,以1.5亿日元(910万人民币)成交了一条重达222公斤的蓝鳍金枪鱼,被写进吉尼斯世界纪录。


独特的手势在筑地市场代代相传了近一个世纪,极其简单,极其高效,让筑地市场交易量稳居世界第一。






3. 不是找到最好的货,而是找到顾客最适合的货


很多人认为,中盘商不就是负责从这些海鲜中找到最好的货嘛,但其实不是——是找到顾客最适合的货。


要为客户服务,就要变成最懂客户的人。


第一,他们要清楚客户的第一要求,比如谁要求品质,谁有预算考量。


再来,他们必须清楚了解顾客的工作,他们会去顾客的餐厅里品尝菜品,清楚地知道他们需要哪些食材、哪些食材又适合这家餐厅。


第三,中盘商们还必须盯紧气候和季节的变化。


春天是贝类的旺季,三月是银鱼的季节,六月是星鳗的季节,八月底到九月初无法抗拒秋刀鱼,冬天,跟着寒流洄游的鱼,肉质比较紧实,脂肪也比较厚。




中间商背负着一种对自然的使命感:一定要为伯牙找到子期。


只有筑地的中盘商,能做到每日出售1600吨商品,日成交额高达15.5亿日元!


3




连续三代只做鱼贩,


“我卖鱼,但我绝不是商人!”


在筑地最丢脸的事情,不是生意亏本,而是自己专业被嘲笑。



因为,全世界没有其他地方,会存在这么多的鱼货专业职人。


在筑地市场,有许多几十年专门从事鲜鱼、贝类、鲔鱼的行家,他们不仅熟悉商品,而且水产知识丰富,眼光快准狠,懂得如何评价货品。



他们常年在筑地市场,对专业秉持着骄傲和坚持,赚钱反而不是重点。



所以,花白头发的虾商会说,“我只卖明虾给喜欢我家明虾的人。”




另一个中盘商说:“我只熟悉星鳗(鳗鱼的一种),如果不干这个,真的会没饭吃”,语气里全都是骄傲。





这些对待水产品质的严苛要求、已经让他们把筑地当成了好几辈子的家传事业,历经数代传承。



除了专业,筑地的职人从批发商,中盘商到厨师之间,都极其信任彼此。



批发商从捕鱼者手里接过海鲜:“这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捕捞上来的,我们尽量在处理时不浪费任何部位,不浪费就是敬畏的表现。”



中盘商中凌晨一两点就赶到市场,“我们都是在同一艘船上的人。不是鱼好就会有人买,而是有人买才会让我有机会去找好鱼。”



米其林大厨,小野二郎这样的大神,都对这些鱼贩非常信任:“我们依靠他们。”




筑地经历了83年历史,这些摊位和餐厅也经营多年,历经数代传承。厨师会将厨艺传给儿子、孙子,与此同时,他所合作的鱼贩也已经传承三代,第三代对第三代,生意代代相传,信任也一样。



去过筑地的网友写下一句话:难以置信,日本鱼贩都这么骄傲。



筑地的1000家左右的中盘商,在采访中,虽然表述不同,但归根结底都有一个主题:对待自己专业领域知识的自豪,以及对待鱼货品质的竭尽全力的追求。





日本有两个成语形容职人文化的特点,一个叫“一生悬命”,即一生把命都悬在所从事的职事上,是敬业精神的具体写照。



另一个叫“一筋”,即专注于一道、一艺,从一而终,决无变心的可能。



如今筑地搬迁,一个商贩忍着眼泪说:“筑地市场没了,并不是凄凉寂寞的感觉,而是真的要向他说声谢谢。”





城市化会消融一些东西,改变一些东西。包括那些即将回不去、今后也不再来的百年筑地。


但把这些表象都剔除掉,剩下的就是他们对待自己职业的敬畏之心与尊荣感。


是那些,值得他们一生悬命的事业。




*** 本文的图片素材来源于导演远藤尚太郎花了16个月,采访了150多位筑地职人拍出的纪录片《筑地仙境》,刀哥截取了片花。


本文 刊讯杂志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zazhishe.org/post/5593.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