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氏银鱼(年利润上千万的太湖银鱼,曾被引进21个省,为何现在跌落神坛?)

admin 阅读:100 2024-10-11 01:26:50 评论:0

太湖银鱼因细嫩透明、色泽如银而得名,凭借巨大的经济价值,太湖银鱼曾在全国掀起一阵引进热潮,那么太湖银鱼为何能掀起热潮?如今又为什么会从神坛上狠狠跌落呢?


[微风]太湖银鱼究竟是什么鱼?


太湖银鱼属于淡水鱼,凭借肉质鲜嫩、无鳞无刺、少有腥味的特点,与白鱼、白虾合称“太湖三白”。每年2-4月和秋季,是银鱼的自然繁殖期,而5月中旬至6月中旬、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则是银鱼的两个捕捞季节。


自古以来,太湖银鱼便备受食客们的青睐。战国时期太湖附近居民就大量捕捞食用银鱼,到了唐宋时期,文人墨客对银鱼的喜爱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


宋代大文豪司马光在品尝完银鱼后,写下名句“银花脍鱼肥”来表达自己对银鱼的赞美,清朝康熙年间,太湖银鱼更是成为了象征尊贵的贡品。


[微风]太湖银鱼为何能在全国掀起热潮呢?


俗话说,有市场就有商机,银鱼具有的经济价值是引起移植风潮的根本原因。《本草纲目》中关于银鱼有这样的记载:“宽中健胃,补肺清全,滋阴火,补虚劳。”也就是说银鱼可以作为一种十分珍贵的食疗材料。


事实上从现代角度来看,太湖银鱼的营养价值确实很丰富,每100克银鱼干里就含有72克的蛋白质、760毫克的钙、1000多毫克的磷以及各种氨基酸,所以从古至今,银鱼都很受人们喜爱。


如今国内市面上的银鱼能卖到50~60元/斤 ,最高上百元一斤,利润不小。1979年,云南滇池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将大约70万条太湖银鱼向滇池移植扩种,在巅峰时期,滇池银鱼产量达到了3500吨,远超同年太湖的银鱼产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这一举动很快就引起了其他省份的注意,在全国引起了巨大轰动,并掀起一股移植银鱼的热潮。40多年的时间里,太湖的银鱼先后被移植到了全国21个不同的省份,“移植一条鱼,盘活一潭水,致富一方人”成了这些省份共同的目标。


随着银鱼的成功移植,当时全国各地的养殖户赚得盆满钵满,20世纪90年代,内蒙古凉城县先后3次将900万枚受精卵投放到了岱海,到了1995年,当地渔夫共捕捞310吨大银鱼,所获利润高达1500多万元,要知道当年凉城县农工牧产业的总收入也不过1000万元。


​[微风]如今太湖银鱼为什么从神坛上跌落了呢?


说到底还是因为银鱼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银鱼的移植过程十分简单,可成功率却很低。


移植银鱼只需要往合适的水体中投放银鱼的受精卵即可,当银鱼的苗种顺利孵化后便能自行觅食,不需要额外的人工管理、省时省力。


再加上银鱼具有十分强大的繁殖力,不管水体是静止或是流动状态,都能够顺利繁殖,不需要像鲤鱼、草鱼等家鱼那样年年投种、放苗,这大大简化了移植的步骤。


因此凭借一年多产每次3000~35000枚怀卵量的强大繁殖能力,渔民三五个月的时间就能形成正常的渔业规模。


但问题的关键是移植的成功率很低,而且连续失败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因为银鱼的鱼卵需要依附在底泥表面才能孵化。如果底泥沾染有毒物质,或者底泥中缺乏氧气,就会阻碍鱼卵的正常孵化。


即便孵化成功了,幼鱼期时的银鱼还要面对马口鱼、黄颡鱼等肉食性鱼类的捕食,这意味着肉食性鱼类比例低于5%的水体才是适合移植银鱼的,不然大概率还是会失败。


调查显示,每1万枚银鱼受精卵的成本约为50元,1万亩水面需要投入的成本约15-17万元,如果能移植成功,这成本确实不高。但如果多次孵化全部失败,那样的经济损失也算巨款了。


前面提到的内蒙古岱海,虽然首次移植就大获成功,并在第9年获得了可观的捕捞产量,然而到了第10年,鱼卵孵化的失败,导致湖中的银鱼几乎全部消失不见,直到现在业内也没有给出如何提高银鱼的孵化成功率的解决办法。


不仅如此,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过渡移植,太湖银鱼逐渐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严重破坏当地湖泊的生态环境。


1984年云南省内的抚仙湖从太湖引进银鱼,然而在当地人享受美味的银鱼时,银鱼在湖里差点将25种土著鱼吃了个精光,等人们意识到这件事时,已经有11种土著鱼濒临灭绝,尤其是抚仙湖原本多达500吨的鱇浪鱼,在短短7、8年内,就被银鱼吃的所剩无几。


更要命的是,太湖银鱼还会通过分泌一种极具刺激性以及腐蚀性的粘液,来攻击本土鱼类,本土的鱼在这种粘液面前根本毫无还击之力。


目前我们还没有分析出这种粘液的成分,所以对它仍然束手无策,以上这些因素,都使得移植银鱼的热潮迅速冷却下来。


​[微风]银鱼的移植浪潮是否会结束?


其实从2010年开始,银鱼的移植并未停下来过,但是我们为了避免悲剧重演往往选择在封闭的水库中投放受精卵。


通过这样的方法,2014-2018年,黑龙江连环湖阿木塔泡和牙门喜泡的银鱼产量实现年均300吨左右的喜人成绩,并且也没有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本文 刊讯杂志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zazhishe.org/post/6951.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