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麦多少钱一斤(一颗偷懒小杂粮get好收成!快看,有意思得很!)

admin 阅读:118 2024-10-10 18:51:28 评论:0

喷淋器旋转,将水花均匀地洒在地里,让平整后的土地更加湿润松软。打好“窝”的试验田被各色标牌划分为多个大小不一的小“区”。


眼下正值杂粮秋播期,成都日报锦观记者走进位于简阳市新市街道石家村的成都大学杂粮作物现代化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多个研究团队正在小“区”内进行新品种选育、土壤改良和栽培技术配套等科学试验。


荞麦、燕麦、小米、藜麦等这些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小、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且有特种用途的作物,被统称为小杂粮。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此次探访的成都大学(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主要围绕杂粮优质专用品种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杂粮精深加工与产业化示范、杂粮营养作用机制等方面开展多学科交叉性研究。


2022年,自成都大学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入驻后,石家村的新基地就开始了主要针对平原丘陵地区的荞麦、藜麦等“小众”杂粮的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


从高寒山区到温润丘陵,适应近千米的海拔差,“小众”杂粮品种如何“翻山越岭”在石家村落地生根,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新亮点?


一颗小杂粮,怎样成为石家村实现乡村振兴、富民增收的新助力?连日来,记者进行了蹲点采访。


创新1000余个新种质
丘区建起了


杂粮种质繁育基地


从石家村党群服务中心出发,沿袁河前行,不多时,眼前就出现了一片开阔田地。成都大学杂粮作物现代化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几个大字映入眼帘。


杂粮秋播期,也是科研团队最为忙碌的时刻。


将8-10粒芝麻粒大小的圆形褐色种子播入穴中,施肥覆盖……不多时,成都大学特聘副研究员孙文君负责的小“区”内,秋播工作基本完成。


“团队前期初筛了30余个新品种,然后针对表现较好的杂粮品种进行密度的科学试验,设置不同的密度(荞麦9-15万株/亩,藜麦6400- 38000株/亩)。待苗生长稳定后,根据试验需求保留数量不等的杂粮苗,通过试验数据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杂粮品种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杂粮在丘区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指导。”孙文君介绍说。


据了解,四川是杂粮大省,杂粮种植面积超600万亩,占全国总产18%以上,主要分布在省内边远山区。


从山区到丘区,怎样让杂粮顺利“搬家”呢?


生物育种是重要手段。”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向达兵教授表示。“比如成都大学杂粮团队通过生物育种的方法自主选育的成苦1号、成苦2号、成藜2号,就是结合了来自高寒山区杂粮种质资源优异性状而培育的新品种,具有广适、高产和抗逆的特性,在低海拔地区也表现出高产、抗逆的特点。于高海拔地区种植相比,其产量品质表现相近,部分品种产量更高,比较适合在丘区推广种植。”


科技兴农,从一粒种子开始。


借智借力成都大学国家级杂粮实验室专家团队,石家村基地也建立了带有丘区特色的杂粮种质资源繁育基地,助力高质量推动沱东农场建设。据向达兵介绍,目前该基地已创制杂粮新种质1400余份,系统评价和筛选优质杂粮新种质600余份,选育新品种4个,种植荞麦、藜麦200余亩,每亩均产近300斤。


“目前石家村正结合成都市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加快产业宜机化发展,力争荞麦大面积单产突破320斤/亩、藜麦大面积单产300斤/亩。”石家村党支部书记张明定下今年的“小目标。




依托杂粮特色产业
鼓了“钱袋子”


夯实“家底子”


翻过两个田埂,就是村集体经济的“自留地”。地里,石家村二组组长郑义伟甩开了膀子,带头打起了窝子。组员们配合默契,干劲十足,积极为秋播生产忙碌着。


“这段时间天气太热,我们就把所有土地都先打好窝子,等温度降点,马上播种,这样就不耽误藜麦的秋播。”劳作间隙,郑义伟跟记者拉起了家常。


01.为什么选择种植“小众”杂粮?


“我们石家村属于浅丘地貌,二台土、三台土较多。而且在东灌的尾水端,生产用水不足。年轻人外出打工,撂荒地严重,种植基础设条件差。”郑义伟表示。“2022年,成都大学杂粮科研团队来帮扶共建后,村里就决定试种一季耐寒好养活,人工成本较低的‘懒庄稼’。”


02.村民眼中的“懒庄稼”咋样?


“第一次看到成藜2号的种子,跟芝麻差不多大,比水稻种子小几倍,要收好多才能凑一斤哦?当时我就不想种。后来苗子长出来又比较矮,我对收成也不抱希望。没想到收的时候还不错,亩产200多斤。”回忆起杂粮种植的“初体验”,郑义伟记忆犹新。


“一年能收两季。藜麦一公斤卖到7块5,比之前种玉米强多了,每亩增收好几百块。”尝到了甜头,郑义伟不仅积极投入到荞麦藜麦的种植中,还主动当起了“宣传员”,给村里人介绍杂粮种植的好处。


03.村民的“钱袋子”得到实惠了吗?


“加入合作社,家里的2亩地每年收得到1600块的土地租金。我在合作社干活,一天60块钱,每年保底也有四五千的收入。等杂粮卖多了,合作社还会给我们分红。既能干活赚钱还能照顾家头,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想想都有干劲。”算起眼前的经济账,村民王晓琳笑得合不拢嘴。


一颗小杂粮,夯实“乡村振兴”的家底子。据悉,结合 “非农化”“非粮化”和撂荒地整治,石家村党支部带头,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积极动员群众土地入股,建立股金、薪金、租金的“三金”村民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记者了解到,今年该村杂粮种植面积将达到150亩。此外,依托成都大学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杂粮和传统农业为主的连片规模化种植农业,以石家村、老虎嘴村、垣坝村、五里登村等为主体的万亩粮油产业园区已启动规划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正加快构建。




以“产、村、景”融合
推动杂粮


全产业链发展


村头的陈列室内,代餐粉、荞麦面条苦荞茶、藜麦酥等杂粮产品琳琅满目。清新幽香的苦荞茶,香脆可口的藜麦酥,软糯粘牙的荞麦麻饼等产品深受市民欢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绿色健康食品愈发关注,杂粮产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抢抓健康产业发展的契机,我们要做好杂粮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才能支撑产业做大做强。”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驻石家村第一书记尹明介绍说。“目前我们与环太生物、林家等食品企业深度合作,培育‘雄州农夫’特色品牌,开发杂粮面、杂粮糕点、杂粮酒等特色产品17种。
产品自2022年10月上市以来,总销售额达360余万元,推动集体经济增收33万元。更让人高兴的是,‘雄州农夫’品牌已完成相关审核流程,本月内有望入驻成都市职工普惠平台,这也是简阳市首个入驻该平台的村级品牌。”


推动杂粮全产业链建设,探索走出一条“产景村”融合、“农文旅”联动发展的路子。处于天府国际机场简阳城区、成都三绕成渝高速“15分钟交通圈”的石家村,谋划起“引流”的新思路。


石家村计划通过打造以荞麦花为主打点的“露营目的地”,沿袁河打造了青石板步道、月季观光带、亲水游乐区等设施联动杂粮基地、“乐活小院”、千亩黄桃园等点位,打造集休闲观光、美食品鉴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体验区。依托“天府机场·新市赶场”乡村新市场景,打造“天府赶场”首创品牌。


“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以石家村为示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接下来,我们将以‘揭榜挂帅’涉及项目为抓手,推动杂粮全产业链发展。”对于未来,新市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黄克慧信心满满。


记者手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如何发展乡村产业水平?在这个大命题下,各地都有探索。


在石家村记者看到,依托高校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建立“三金”村民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学习“万千工程”经验探索新业态新模式……


这一系列的有益探索让乡村产业发展惠及更多群众,为简阳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共同富裕专班 乡村振兴专班出品


记者 王丹


摄影 李冬


编辑 蔺虹豆


本文 刊讯杂志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zazhishe.org/post/5087.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