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构建生育观念支持体系,应对少子化挑战

admin 阅读:67 2024-10-15 07:00:27 评论:0
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许小委副教授指出,中国人口数量因少子化和老龄化等因素,已连续两年呈现负增长趋势。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底全国人口总数为14.09亿,相比前一年减少了208万。同年,新生婴儿数量为902万,较之前下降了54万,出生率跌至6.39‰;而死亡人口则达到了1110万,死亡率为7.87‰,自然增长率降低至-1.48‰。此外,中国的总和生育率长期走低,从上世纪70年代前的6降至2010年的1.5,2023年更是接近1.0,这一数值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韩国。这引发了公众的普遍疑问:为何现代人不愿意生育?又该如何激发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传统上,人口问题常被视为经济和社会议题,解决方案往往侧重于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诸如提供生育补贴、改善居住、教育和医疗条件,甚至直接发放生育奖励。尽管这些措施不可或缺,但它们远非万能钥匙。实际上,人口问题还触及哲学与观念层面,尤其是生育意愿成为核心所在。为应对人口老龄少子化的现状,最近的政策会议强调建立和完善人口发展支持体系,提出优化生育政策和激励机制,旨在打造一个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这不仅包括减轻生育、抚养、教育的经济负担,改善相关福利制度,还着重于构建正面的生育观念体系,促使人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生育的重要性并乐意为之。没有一个逻辑自洽且积极向上的生育观念体系,难以实现人口的高质量增长。因此,建立健全人口支持体系与激励机制,内在地呼唤着一个正面鼓励生育的观念系统。构建这样的生育观念体系需多管齐下:首先,基于哲学理论深入阐述人的根本地位和创造性角色,融合马克思哲学、中华孝道文化及东西方人口理论,形成适应国情的生育观念框架。其次,借助文艺作品激发情感共鸣,通过影视文学等媒介传递“家庭温情”与“人际关怀”的价值观,触动人心。再次,日常生活中的沉浸式熏陶同样关键,将生育的正面价值融入日常细节、习俗与庆典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认知。归根结底,解决人口问题必须重视观念的影响力。正如马克思哲学所述,社会意识具有其独立性,对社会存在产生反作用。鉴于放宽生育政策的实际效果未达预期,构建能够提升生育意愿、促进人口健康持续发展的观念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 刊讯杂志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zazhishe.org/post/11683.html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