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结(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有哪些)

2024-04-19 11:32:53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总结有: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2、催化作用:如酶。

3、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4、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5、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6、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7、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8、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9、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10、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6、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归纳

关于种群的课程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的重点知识,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生物必修三有关种群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生物必修三有关种群的特征知识点

1.食物:旅鼠过多时,它们在草原上大面积地吃草,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结果食物缺乏(加上其他因素,如生殖力降低,容易暴露给天敌等)。种群数量从而减少,但数量减少后,植被又逐渐恢复,旅鼠数量也随着恢复过来。

2.生殖力:生殖力受密度的影响,池塘内的椎实螺在低密度时产卵就少。大山雀在英伦三岛的林区,每窝产卵数随着密度的大小而减少或增多。

3.抑制物的分泌:多种生物有分泌抑制物来调节种群密度的能力。蝌蚪密度高时产生一种毒素,能限制蝌蚪的生长,或增加蝌蚪死亡率。在植物中,桉树有自毒现象,密度高时能自行减少其数量。细菌也有类似的情况,繁殖过多时它们的代谢产物就将限制数量的再增加;密度降低时,这些代谢产物少,就不足以起抑制作用,因而数量又能上升。

4.疾病.寄生物等是限制高密度种群的重要因素:种群密度越高,流行性传染病.寄生虫病越容易蔓延,结果个体死亡多,种群密度降低。种群密度低了,疾病反而不容易传染了,结果种群密度逐渐恢复。

5.物理因素:其作用一般总是很猛烈的,灾难性的。例如,我国历史上屡有记载的蝗灾是由东亚飞蝗引起的。引起蝗虫大发生的一个物理因素是干旱。东亚飞蝗在禾本科植物的荒草地中产卵,如果雨水多,虫卵或因水淹或因霉菌感染而大量死亡,因而不能成灾,只有气候干旱蝗虫才能大发生,所以我国历史上连年干旱同时伴随蝗灾。

 高考生物必修三有关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点

本节属于生态学部分的基础,是生态学研究的最小单位,内容主要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种群的数量变化是本节的重中之重。种群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我们研究种群主要研究其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种群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种群的空间特征,通常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三种类型。

种群数量的变化我们主要研究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有?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两种类型。?J?型曲线是在理想状态(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可用公式Nt=N0?t表示,(?表示第二年是第一年的倍数)由图形和公式都可看出,没有K值。

S?型曲线是自然条件(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下,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保持稳定,一般情况下,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达最大值。此问题的研究可用于生产实践中的渔业捕捞、控制有害动物等方面。

种群数量的变化考点分析

本节内容在高考中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对种群特征的理解掌握情况,其中种群密度和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是以往的常考知识部分。在平时测试时,简答题部分通常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的实验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

种群数量的变化知识点误区

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对于人口数量的变化一般不同于自然种群。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都是?S?型,包括外来物种入侵,除非题目中告知了理想条件下或实验室条件下或外来物种入侵的早期阶段或无环境阻力的条件下,才可以考虑?J?型变化。对有害动物的控制我们要想法降低环境容纳量来解决,如引入天敌、断绝食物来源等措施,而不能是控制在K/2左右。

?

高中生物的必修三里有很多考试常见的知识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1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2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6. (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7.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3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20.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的快。

21.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2.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23.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25.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4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26.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7.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8.调查种群密度的 方法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29.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30.“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其中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3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32.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3.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3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5.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5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36.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37.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8.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这种 渠道 进行的。

3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其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40.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4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4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反复利用的特点。

44.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45.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46.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7.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8.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49.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50.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高中生物必修三常见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生物必修三必背知识点归纳整理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复习总结

★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 高中生物必修三必学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知识点总结

★ 高三生物复习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 高二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与学习方法

★ 高二生物必修三重要知识点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