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解析(高中政治计算题分析)

2024-04-10 02:04:59

 计算题是高中政治的考查题型之一,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高中政治计算题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计算题分析:分配方式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例1(2010年高考安徽卷)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000元 26000元 B.36000元 19000元 C.49000元 21000元 D.44000元 11000元

 简析D。家庭收入中,李某作为国企员工,其工资和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其专利转让收入则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其妻开的杂货店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结果分配;其房屋出租收入属于按生产因素分配。

 例2 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卖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2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10万元  B.9万元  C.8万元 D.7万元

 简析D。劳动收入即通过劳动取得的收入。材料中只有年薪才是劳动收入,即5+2=7万元。红利收入和出租房屋的收入都是非劳动收入。

高中政治计算题分析:利率

 存款利息是银行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存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息水平。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例1(2012年高考福建卷)假设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 630.00,美元存款年利率为 3%,人民币一年期储蓄利率为2.5% ,一年期国债利率为3.7%。不考虑其他因素,分别用10000元人民币进行一年的投资,其收益对比正确的是

 A.人民币储蓄存款大于购买国债 B.购买国债大于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

 C.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等于购买国债 D.兑换美元后用美元存款小于人民币储蓄存款

 简析B。10000元人民币存款1年获得的收益是10000?2.5%=250元,购买一年期国债获得的收益是10000?3.7%=370元,兑换成美元,存款一年获得的收益是(10000?630)?3%?630=300元。

 例2(2010高考浙江卷)如果甲国年利率为1%,乙国年利率为3%,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预期一年后贬值2%,那么,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从投资的角度看

 A.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甲国 B.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乙国

 C.甲乙两国资金呈现等量流动 D.甲乙两国之间结束资金流动

 简析A。假如投100单位,一年后在甲国获得的本息为101;假如在乙国投资本息为103,贬值2%意味着现在100单位相当于以前98单位,则本息为100?(1-2%)=100.94,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从投资的角度看,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甲国。

 例3(2009年高考上海卷)农民工小张返乡创业获得当地银行40万元贷款支持,贷款期限2年,贷款年利率5%。如果按复利计算,贷款期满时小张须支付的贷款利息为

 A.2万元 B.4万元 C.4.1万元 D.4.2万元

 简析C。贷款的复利计算就是利滚利,把上期末的利息并入本金,利息又生利息。第一年利息是40万?0.05=2万,第二年利息是(40+2)万?0.05=2.1万,二者相加是4.1万 。

 例4(2009年高考广东卷)某年上半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78%(整存整取),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7.9%。小张年初存入了1万元半年定期存款,到期时

 A.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上升 B.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下降。

 C.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没有变化 D.CPI变化对小张没有任何影响

 简析B。CPI的上涨幅度大于存款息率水平,购买能力下降,选B。

 例5 (2007年高考北京卷)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

 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

 简析B。第一步,先分别计算出按照美元和人民币存款的利息收入。根据利息计算公式,依据题意,存入人民币,利息=本金7700?年利率3% =231元(税前利息);存入美元,利息=本金1000?年利率4%=40美元(税前利息)。第二步,按照1年后的汇率计算以上两种方式的本息收入。存入美元,折合人民币:(1000+40)?7.5=7800元人民币,存入人民币,本息为7700+231=7931。显然,存入人民币合算。

高中政治计算题分析:企业利润

 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就是利润。提高经济效益意味着投入少,产出高,利润增加,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例1(2011高考大纲版全国卷)去年甲利用自有资金20万元开办了一家小企业,一年后盈利2万元,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今年甲以6%的利率借得资金10万元扩大生产。假设该企业今年的利润率(利润/资产)与去年持平,那么,甲今年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为

 A.6% B.10% C.12% D.15%

 简析C。首先算出去年的利润率2?20=10%;今年的所有资产(包括借的资金10万元)是20+10=30万元,因为利润率和去年的一样,今年的利润是:毛利润30万元?10%=3万元,还要扣掉利率10万?6%=6000元;今年的纯利润应该是2.4万元。那么今年甲自有资金利润率为2.4万?20万=12%。

 例2 (2008年高考重庆卷)我国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按10美元/件的价格售出100万件某商品,该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成本为人民币14元/件。假设结算当日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人民币7元,则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为人民币( )

 A.1400万元 B.5600万元 C.7000万元 D.9800万元

 简析B。首先,结合汇率知识算出用人民币表示的每件商品价格为10?7=70元, 其次算出该企业的生产总值为70?100万=7000万元,最后减去成本就是利润,7000万元-14?100万元=5600万元。

 例3(2009年高考辽宁卷)某企业年初自有资本400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当年贷款的年利率为8%,企业的毛利润率(毛利润/总资产)为10%,则企业的年净利润为

 A.29.2万元 B.32万元 C.39.2万元 D.42万元

高考政治的主观题,是最能拉开距离的题目,只有答到点子上,才能获得分数,掌握答题策略,或许能帮到你。下面是我分享的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解题策略,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解题策略

 按照试题的思维特点,主观题可分为:演绎型主观题和归纳型主观题。

 ★演绎型主观题(关键词:如何体现、怎样看待、怎样做到)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

 材料丰富--内涵多层指向明确--理论点明

 演绎思维--合理发散以事说理--联系紧密

 解题要领:

 依据提示呈现知识根据材料提炼观点

 对应观点解剖材料依据材料演绎观点

 ★归纳型主观题(关键词:分析、说明、意义、影响、 措施 、原因)要求详细分析材料,对材料进行分层、分段,必要时逐句分析找准、找全原理,然后分要点答出。

 此类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图表类主观性试题:

 题型特点:常见形式多为一个或几个图表(表格、柱状图、饼状图、坐标图或曲线图)以及文字材料组成。即图表呈现、生动活泼;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提炼不易、得分不难;答案直观、依赖背景。

 其解题要领:对照设问,明确要求(明层次、明方向、明范围);细读图表,提取信息(读表题、读数据、读表注);迁移知识,形成答案(依据教材、结合背景、运用术语);

 注意细节:"两比较":"横比"--"纵比";"三结合":设问--图表内容--涉及背景;"三忌讳":一忌死套教材知识,二忌脱离表题和设问读图表,三忌离开背景导向主观臆断。

 分析做答:⑴注意表格标题的中心主旨作用,总揽表格。

 ⑵表格内容既要“纵比(事物自身前后不同阶段比较,最明显标志是表格中的不同时间)”?说明“什么在变以及如何变”,更要“横比(不同事物之间比较)”?说明事物间的差异或差距(既要总体分析,也要分项说)。中国和外国对比,应该以中国情况为主分析。

 ⑶注意表格小注的补充说明作用,小注是图表不可缺少的部分,要把小注和图表内容结合分析才不会有遗漏知识点。

 ⑷注意表格中的特殊年号隐含重大时政背景。

 ⑸设问是问“材料或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什么经济现象”;是问“谈谈对图表经济现象的认识”还是“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⑹有些时候设问还问“表格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有时是一分为二的关系。

 ②意义类主观性试题:

 其解题要领:注意限定词语的特殊要求;解剖主体和意义对象的关系;把握意义内容的层次和角度(先直接,后间接;先当前,后长远;先微观,后宏观;先经济,政治。

 常见分析有:⑴客体分析:即受它影响对象,分别所受的影响,经济生活中常见的有“对国家、对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社会、市场、资源、产业结构等具有的影响。

 ⑵性质分析: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⑶内容分析:根据设问和材料反映的方面和字句对应分析。

 ⑷范围分析: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对区域影响和整体影响等。

 从教材和党中央国务院最新的有关提法找有关说法。

 ③认识评价类主观性试题:

 常见设问“如何(怎样)认识或看待材料中的经济现象?”或“评析材料中的经济现象?”

 其解题要领:定性(是什么)--对象的性质判断;分析(为什么)--分析原因、影响、意义;结论(怎么办)--我们的态度、做法。

 ⑴把涉及的现象、事物、观点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积极型和消极型

 ⑵积极型的处理办法:从是什么(对现象所反映的本质或观点的含义作必要的解释)、为什么角度展开。

 ⑶消极型的处理办法:对于消极现象的认识,从为什么出现、有什么危害、根治措施的角度展开;对于错误观点,主要说明其错误的表现,或用正确的观点印证其错误。

 ⑷混杂型的处理办法:综合上述两种办法,肯定积极的,批判消极的,两个方面均要从简。

 ④分析原因类主观性试题:

 第一种方案:从必然性、重要性的角度展开

 第二种方案: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

 第三种方案:从政治经济与 文化 、历史与现实、内因与外因的角度展开。

 在很多情况下,要将以上三种方案综合起来分析。

 ⑤措施对策类主观性试题:

 ⑴主体分析:国家(政府)、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社会舆论(新闻媒体、消协等)等四个方面进行做法分析。

 ⑵内容分析:根据设问隐含角度,和材料反映的问题和不足,对应找办法。

 ⑶从教材和党中央国务院最新的有关提法找办法。

 高考政治主观题的题型分析

 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题型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解答三要素

 要素一、审清主观题的设问是答题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是由设问规定好的,看不清设问的要求,“差之毫厘”,往往会导致所作答案“谬以千里”。

 特别需要提出来的是,学生解答哲学主观题时,常常会把设问的要求弄颠倒了。如某主观题的设问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进行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一些学生解答时却用了辩证唯物论部分的知识进行回答,回答虽然有理有据,却属于无效回答。其中有的学生可能是因为平时就不懂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区别,但多数学生是因为没有仔细看清题目的设问要求。

 要素二:熟练搜索课本知识点是解答主观题的底气

 政治主观题的参考答案,基本上来自课本。有的学生很天真,找老师划出课本重点知识范围以死记硬背,以图答好政治主观题。但是,学生会发现,死记硬背并不能保证自己解答好主观题。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时,并不理解知识点,特别是不善于思考,不知道问自己所学的知识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可能为解答什么样的问题服务,结果,考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虽然答案所涉及的知识点是自己能够背上来的,学生却不知道运用;二是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时,却陷入到一个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中去了,不能自拔,没有跳出来从宏观上统揽知识点,因而在考试中不能根据主观题的设问顺利搜索相关知识点。

 学生复习课本知识点,不仅要注意阅读、记忆、理解知识点,更重要的还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能够熟练搜索课本知识点,这是解答主观题的底气。

 一些层次较多的材料题,更需要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内搜索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在对课本知识点阅读理解,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必要记忆的基础上,加强整理归纳,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有一个快速帮助学生学会搜索知识点的做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结对合作,适时互换角色,一个人数知识点,另一个人认真倾听并注意监督是否有知识点被遗漏。

 政治学科的考试中,偶尔会有主观题的参考答案超出课本之外,但这并不可怕,因为高考政治命题是反对时政化的倾向的。虽然题目的材料都来自时事 热点 ,但观点却基本上都在书中,学生在审题基础上能否顺利搜索出相关课本知识点,决定着学生考试的成败。偶尔超出课本之外的答案要点,通常只是当年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方面的重大决策性观点,如: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等。

 要素三:学会分析材料、利用材料是答题的重要依据

 审清政治主观题的设问,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离开题目所给的材料去搜索课本相关知识点作答,却很容易吃力不讨好,因为材料往往蕴含着答题的角度。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课本知识点设置答案。

 经济常识课本中并没有专门讲 安全生产 的经济意义,因而此题需要学生自己发散性思考。但决不是说学生可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审清题目的设问后,不管对经济常识课本知识如何熟悉,学生都可能觉得不知道用哪些知识点解答此题。事实上,学生解答此题,偏差很大,顾此失彼。想到了安全生产对企业的意义,却忽视了对劳动者、对国家的意义;想到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意义,却忽视了对企业发展、对国家的意义。学生在考试中,冷静下来,用心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发现重要安全生产在几个角度上的意义。材料中,既说了国家很重要安全生产,也说了国家要求企业重视安全生,当然还说了事故给人民带来的损失,因此,安全生产对国家优化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对企业提高效益、对劳动者合法权利的保护都有重要意义。如此,答案呼之而出。

 学生可能会觉得在考试中,有的主观题的解答好象并不需要分析材料、利用材料。须知这只是考试中的个别情况,大多数主观题的解答都需要分析材料、利用材料的,无论如何都不能把材料弃置一边,任自己的答题造成明显失误。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分析的“三个要素”,在解答政治主观题时常常需要综合运用,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但是关于“三个要素”的解答技能,并不是灵丹妙药,需要学生在考试中解答主观题时用心体验,灵活运用。

猜你感兴趣:

1. 2017高三政治计算题及解题方法总结

2. 2018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

3. 2018年高考文综政治部分试卷分析及反思

4.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及步骤

5. 高考政治大题的答题技巧有哪些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