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必考(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2024-04-20 20:10:52

高三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是指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的化学反应,微观上是有电子转移或偏移的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许多规律,这里进行简单的总结。

1、守恒规律

守恒是氧化还原反应最重要的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升必有降,电子有得必有失。从整个氧化还原反应看,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此外,反应前后的原子个数、物质质量也都守恒。守恒规律应用非常广泛,通常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计算问题以及方程式的配平问题。

2、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如浓硫酸中的硫是+6价,只有氧化性,没有还原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如硫化钠的硫是-2价,只有还原性,没有氧化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呈现一种性质,如二氧化硫的硫是+4价,介于-2与+6之间,氧化性和还原性同时存在,但还原性占主要地位。物质大多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体现出各种元素的综合,如H2S,既有氧化性(由+1价氢元素表现出的性质),又有还原性(由-2价硫元素表现出的性质)。

3、难易规律

还原性强的物质越易失去电子,但失去电子后就越难得到电子;氧化性强的物质越易得到电子,但得到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这一规律可以判断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例如Na还原性很强,容易失去电子成为Na+,Na+氧化性则很弱,很难得到电子。

4、强弱规律

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用这一性质可以判断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如2HI+Br2=2HBr+I2,氧化物Br2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I2的氧化性。还原剂HI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HBr的还原性。

5、歧化规律

同一种物质分子内同一种元素同一价态的原子(或离子)发生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叫歧化反应,歧化反应的特点:某元素的中间价态在适宜条件下同时向较高和较低的价态转化。歧化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如Cl2+H2O=HCl+HClO,氯气中氯元素化合价为0,歧化为-1价和+1价的氯。

6、归中规律

(1)同种元素间不同价态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时候,其产物的价态既不相互交换,也不交错。

(2)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存在中间价态时,同种元素的高价态物质和低价态物质才有可能发生反应,若无中间价态则不能反应。如浓硫酸和SO2不能反应。

(3)同种元素的高价态氧化低价态的时候,遵循的规律可简单概括为:高到高,低到低,可以归中,不能跨越。

高三化学的知识点总结

一、化学结构

1、半径

① 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 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 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 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最高正价,且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 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 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 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 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 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 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 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 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二、基本概念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 、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一.高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最精最全

二.人教版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梳理

三.高三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四.高三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大全

五.高三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六.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七.2019年北京西城区高三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

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

 1.N2:合成氨,填充灯泡(与氩气),保存粮食

 2.稀有气体—保护气,霓虹灯,激光

 3.H2探空气球,氢氧焰,冶金,合成氨,高能无害燃料;

 4.CO2灭火剂,制纯碱,制尿素,人工降雨(干冰)

 5.C.金刚石:制钻头石墨:制电极,坩埚,铅笔芯,高温润滑剂,木炭制黑*;焦炭冶金;炭黑制油黑、颜料、橡胶耐磨添加剂

 6.CaCO3:建筑石料,混凝土,炼铁熔剂,制水泥,制玻璃,制石灰

 7.Cl2:自来水消毒,制盐酸,制漂白粉,制氯仿

 8.HF:雕刻玻璃,提炼铀,制氟化钠农药

 9.AgBr:感光材料;AgI:人工降雨;NaF:杀灭地下害虫

 10.S:制硫酸,硫化橡胶,制黑*,制农药石硫合剂,制硫磺软膏治疗皮肤病

 11.P:白磷制高纯度磷酸,红磷制农药,制火柴,制烟幕弹

 12.Si:制合金,制半导体。

 13.SiO2:制光导纤维,石英玻璃,普通玻璃

 14.Mg、Al制合金,铝导线,铝热剂

 15.MgO、Al2O3:耐火材料,Al2O3用于制金属铝

 16.明矾:净水剂;

 17.CuSO4:制波尔多液;PCl3:制敌百虫

 18.漂白剂:氯气、漂白粉(实质是HClO);SO2(或H2SO3);Na2O2;H2O2;O3

 19.消毒杀菌:氯气,漂白粉(水消毒);高锰酸钾(稀溶液皮肤消毒),酒精(皮肤,75%)碘酒;苯酚(粗品用于环境消毒,制洗剂,软膏用于皮肤消);甲醛(福尔马林环境消毒)

 20.石膏:医疗绷带,水泥硬化速度调节

 21.皓矾:医疗收敛剂,木材防腐剂,媒染剂,制颜料;

 22.BaSO4:制其它钡盐;医疗“钡餐”

 23.制半导体:硒,硅,锗Ge,镓Ga

 24.K、Na合金,原子能反应堆导热剂;锂制热核材料,铷、铯制光电管

 25.芒硝:医疗缓泻剂;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

 26.磷酸钙:工业制磷酸,制过磷酸钙等磷肥;

 27.水玻璃:矿物胶用于建筑粘合剂,耐火材料

 28.MgCl2制金属镁(电解),Al2O3制金属铝(电解),NaCl制金属钠(电解)

 29.果实催熟剂—乙烯,

 30.气焊、气割有氧炔焰,氢氧焰

 31.乙二醇用于内燃机抗冻

 32.甘油用于制*,溶剂,润滑油

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二)

 一、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

 ⑦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易液化的气体:NH3、Cl2,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5、密度

 ①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6、一般,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定都是金属?不一定:石墨有此性质,但它却是非金属?

 二、结构

 1、半径

 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左下方到右上方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均减小,但非金属离子半径大于金属离子半径。

 ③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2、化合价

 ①一般金属元素无负价,但存在金属形成的阴离子。

 ②非金属元素除O、F外均有正价。且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

 ③变价金属一般是铁,变价非金属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质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分子结构表示方法

 ①是否是8电子稳定结构,主要看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对不对。卤素单键、氧族双键、氮族叁键、碳族四键。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②掌握以下分子的空间结构: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

 ①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极性共价键、非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的概念。

 ②掌握四种晶体与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关系。

 ③掌握分子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关系。

 ④两个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⑤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数非金属单质。

 三、基本概念

 1.区分元素、同位素、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取代基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包括IA、IVA、VA、VIA、VIIA族、稀有气体元素、1~20号元素及Zn、Fe、Cu、Hg、Ag、Pt、Au等。

 2.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分子要改变。常见的物理变化:蒸馏、分馏、焰色反应、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电泳、胶体的凝聚、渗析、布朗运动)、吸附、蛋白质的盐析、蒸发、分离、萃取分液、溶解除杂(酒精溶解碘)等。

 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合、分解、电解质溶液导电、蛋白质变性、干馏、电解、金属的腐蚀、风化、硫化、钝化、裂化、裂解、显色反应、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碱去油污、明矾净水、结晶水合物失水、浓硫酸脱水等。(注:浓硫酸使胆矾失水是化学变化,干燥气体为物理变化)

 3.理解原子量(相对原子量)、分子量(相对分子量)、摩尔质量、质量数的涵义及关系。

 4.纯净物有固定熔沸点,冰水混和、H2与D2混和、水与重水混和、结晶水合物为纯净物。

 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如玻璃、石油、铝热剂、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高分子化合物、漂白粉、漂粉精、天然油脂、碱石灰、王水、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O2与O3)、同分异构体组成的物质C5H12等。

 5.掌握化学反应分类的特征及常见反应:

 a.从物质的组成形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b.从有无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c.从反应的微粒:离子反应或分子反应

 d.从反应进行程度和方向: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e.从反应的热效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6.同素异形体一定是单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红磷和白磷、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及C60等为同素异形体,H2和D2不是同素异形体,H2O和D2O也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为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7.同位素一定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原子,同位素之间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8.同系物、同分异构是指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9.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稀HNO3、HClO)、还原性酸(H2S、H2SO3)、*氧化物(Al2O3)、*氢氧化物[Al(OH)3]、过氧化物(Na2O2)、酸式盐(NaHCO3、NaHSO4)

 10.酸的强弱关系:(强)HClO4、HCl(HBr、HI)、H2SO4、HNO3>(中强):H2SO3、H3PO4>(弱):CH3COOH>H2CO3>H2S>HClO>C6H5OH>H2SiO3

 1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12.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13.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而不是COOH-

 14.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5.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6.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均为10-100nm

 17.油脂、淀粉、蛋白质、*、苯酚钠、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18.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2:1;石英中只存在Si、O原子,不存在分子。

 19.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浓度就越大,数目不一定越多。

 20.单质如Cu、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1.氯化钠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氯离子有6个

 22.失电子多的金属元素,不一定比失电子少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如Na和Al。

 23.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24.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25.氧化性:MnO4->Cl2>Br2>Fe3>I2>S

 26.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HF、CH3CH2OH。

 27.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8.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9.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30.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31.氨水的密度小于1,硫酸的密度大于1,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浓度为18.4mol/L。

 32.碳水化合物不一定是糖类,如甲醛。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